9月16-17日,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长沙举办,本届峰会以“北斗服务世界,应用赋能未来”为主题。
9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致贺信。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去年7月我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服务以来,北斗系统在全球一半以上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同时强调,北斗系统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坚持开放融合、协调合作、兼容互补、成果共享,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推进北斗产业发展,共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果,促进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进步,让北斗系统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系统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全球卫星导航四大系统之一,与美国、俄罗斯、欧盟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及系统间合作正持续深化。
目前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如今,“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正为服务人类社会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现今人们的出行离不开导航,导航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除了方便人们的工作生活需求以外,导航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假如一个国家长期依赖其他国家提供的GPS数据,相关信息就会流入他人之手,这对于本国的安全具有十分大的威胁。
美国1958年开始研制的GPS在1964年投入使用,目前已经能覆盖地球98%的区域,能够提供准确的地位,测速和时间标准。
为了不受制于人,我国毅然决然地开启了自主研发导航系统的的路程。
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如今,北斗系统在全球一半以上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从最初的试验卫星到如今55卫星成功组网,27年的时间里,数不清的科研人员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建设了中国自己的卫星系统。
北斗系统成功面向世界之后,美国在卫星定位系统方面的霸权被打破。北斗系统维护了国家安全统一,而且对于我国实现“一带一路”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北斗卫星的出现实现了导航系统的自由,实际上北斗系统能做的远不止这些。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与各类信息技术融合,并潜移默化地渗透至各行各业,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诸如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电力调度、应急预警、智慧城市……只有想不到,没有“北斗+”触及不到的领域。
深圳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地灾监测设备即是基于高精度北斗技术自主研发的。目前,北斗云还在不断针对北斗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看似与我们普通民众十分遥远的技术,实际上都在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保驾护航。作为普通人,我们能享受到哪些便利呢?
北斗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小到智能手表、地图导航,大到火箭发射、灾害预警,都需要使用北斗技术。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手机都能直接开通北斗导航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第三大覆盖全球的定位网络。绝大部分国产手机在出厂的时候已经设定好了相关应用。无论是多么恶劣的环境,北斗系统都能精确地找到所在方位,在未来的5G通信普及后也会给用户带来更加便利的体验。
北斗系统还全面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基础设施,广泛应用于矿山、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力基础设施等施工过程中,显著提升了施工、生产、管理等多个环节的质量和效率。在交通运输方面,超70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已安装使用北斗系统,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也离不开北斗的贡献。
农业应用方面,基于北斗的各类农机设备超过10万台,有效解决了以往供需时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大众消费领域,“北斗+大健康”“北斗+5G”“北斗+人工智能”“北斗+物联网”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发展。
除此之外,也对减灾救灾提供了技术支持。尤其是地质灾害发生时,通讯系统往往会陷入瘫痪,此时卫星就排上了用场,可以快速精确的指导救援工作的进行。更可以利用北斗高精度技术,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用北斗智慧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北斗系统工程全线历经27年奋斗,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其凝聚了中国人的科技创新智慧。
北斗人的红色基因继续传承开拓,凝结和培育出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勇攀科技高峰。
让我们学习北斗精神,自主创新、不断提升,在未来的道路上,乘着梦想的翅膀,成就我们的事业!